NEWS
赣州非遗
客家竹雕
刻竹为魂:探寻赣州客家竹雕之美
在赣南的山水之间,孕育着一种古老而精湛的民间艺术 —— 赣州客家竹雕。它宛如一位隐世的匠人,默默雕琢着岁月的故事,于细微处彰显着客家文化的独特魅力。
赣州客家竹雕的历史,恰似一部缓缓展开的长卷,每一道刻痕都是时光的印记。其起源可追溯至客家人南迁定居之时,先辈们就地取材,以竹为纸、以刀为笔,开启了竹雕艺术的先河。在漫长的农耕岁月里,竹雕逐渐融入客家人生活的方方面面,从日常的竹篮、竹篓,到精致的笔筒、摆件,它不仅是实用的器物,更是艺术的结晶,承载着家族的传承与情感的寄托,在历史的更迭中愈发醇厚。选材,是竹雕艺术的基石。客家匠人对竹子的要求近乎严苛,多选取赣南山区生长三至五年的毛竹,此时的竹子质地坚韧、纹理细腻,纤维密度恰到好处。采伐后的竹子需经晾晒、蒸煮等工序,去除糖分与水分,防虫蛀且增强韧性,为后续的精雕细琢做好准备,每一根竹子都被视作天然的璞玉,等待匠人匠心独运的雕琢。
竹雕的工艺,犹如一场指尖上的舞蹈,复杂而精妙。匠人构思立意后,先用铅笔在竹材上勾勒图案轮廓,或山水花鸟、或人物故事,线条灵动飘逸,恰似绘画的起笔。而后操刀雕刻,刀法丰富多变,有流畅细腻的阴雕,线条婉转如丝,在竹面下凹刻出画面,如诗中的含蓄隐喻;有层次分明的浮雕,物象立体鲜活,似浮雕于竹上的微型浮雕,展现出匠人的高超技艺;更有镂空雕法,于方寸之间玲珑剔透,赋予作品灵动的气息与空间感,让竹子仿佛被赋予了生命,挣脱了材质的束缚。
赣州客家竹雕的题材广泛,犹如一部部鲜活的民俗画卷。常见的有象征吉祥的龙凤呈祥、松鹤延年,饱含着客家人对美好生活的祈愿;亦有展现田园生活的耕读渔樵,质朴而纯真,映射出客家人勤劳质朴的品格;还有取材于客家传说与历史故事的画面,如文天祥抗元等,于艺术中传承着民族精神与文化根脉,使观者在欣赏竹雕之美的同时,也能感受到客家文化的深厚底蕴与家国情怀。在现代社会的浪潮中,赣州客家竹雕并未被遗忘在历史的角落。一方面,它坚守传统工艺的精髓,传承人口传心授,守护着这份指尖上的技艺;另一方面,积极创新发展,融入现代设计理念,开发出兼具实用与审美价值的文创产品,如竹雕灯具、首饰盒等,让古老的竹雕走进现代生活,在新时代的舞台上绽放光彩,成为赣州文化的一张独特名片,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探寻其背后的故事与魅力,续写着客家竹雕的传奇篇章。